长春应化所“青年千人”王大鹏研究员访问课题组

2018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大鹏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上午九点半,在三号北楼222做了题为 “单分子荧光追踪解析高分子固液界面异常动力学”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新平教授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化学系部分老师同学5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报告中,王大鹏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他们在运用、改进和发展单分子荧光技术揭示高分子在界面和复杂体系中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和结构特征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单分子荧光追踪技术获得大量的分子运动轨迹,从统计学的上探究界面高分子扩散动力学。发现高分子在界面上呈现出间歇性跳跃扩散行为,并与计算模拟结合,提出了“解吸附-吸附”主导的高分子在固液界面运动的扩散运动新模式。并且很好的解释了文献中出现的不同测试方法得到的界面高分子运动的扩散系数不一致的问题,对界面高分子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王大鹏研究员精彩的报告获得了强烈的反响。报告结束后,多位师生就高分子界面运动动力学及单分子荧光追踪技术等前沿问题与王大鹏研究员进行了热烈讨论。(2018年六月)

 

blob.png


人物名片:

王大鹏,研究员, 2013年1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所/美因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分别在德国马普高分子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先后获得德国马普国际奖学金和DAAD奖学金。2017年5月入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单分子荧光方法学,高分子表界面物理和异常扩散理论与模拟。通过运用和改进单分子技术手段,首次观测并证实了一系列高分子在表界面的异常行为,改变了人们对经典高分子体系的认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Adv. Mater.和ACS Nano等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其中,发表在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上关于高分子界面构象和界面动力学的文章分别被选为当期的研究亮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