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课题组邀请,浙江大学史炳锋教授于6月26日下午在18号楼218会议室作了题为“惰性碳氢键活化:选择性控制及合成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新平教授主持。
史炳锋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随后对自己课题组涉及到的部分方向课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传统的钯催化的惰性碳氢键活化对亚甲基碳的研究较少,原因是亚甲基碳一般存在键能较高、极性较小和位阻较大等不利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史炳锋教授设计了新型导向基团PIP。该导向基具有偕二甲基结构,借助偕二甲基效应以及只有一个芳环的结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氨基喹啉导向基的缺点。之后尝试结合PIP导向基对亚甲基碳的碳氢键实现不对称活化,采用了手性氟代联萘磷酸作为配体,实现了亚甲基碳的不对称活化。史炳锋教授还介绍了其课题组对联芳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工作。通过借鉴手性小分子催化中的概念,利用“瞬态辅基策略”开拓了一系列的联芳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利用该方法实现了TAN-1085等多个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全合成,方法简洁高效。此外,史炳锋教授介绍了利用不对称碳氢键活化策略实现了非联芳基阻转手性化合物的构建,以及手性环蕃构建等多方面尚未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十分令人期待。报告结束后,多位师生就惰性碳氢键活化的选择性及手性控制等问题与史炳锋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二0二0年六月)


人物名片:
史炳锋,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01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6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2010年在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5月加入浙江大学化学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2019)和优秀青年项目资助(2014),教育部青年长江(2017),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学者奖(2018),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浙江省151人才(2016),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2015),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 from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2015), 钱江人才(2013),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主席奖 (2008)等奖励。以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