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课题组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刘鸿教授于11月10日下午在3N222作了题为“界面聚合动力学模拟”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左彪副教授主持。界面聚合在表面吸附、润滑、润湿性调节、复合材料中有重要的应用。但是目前难以用实验方法准确测量界面聚合物的分子量、分散性;常规理论模拟也无法准确描述聚合体系反应进程。针对这一问题,刘鸿老师发展了耦合聚合反应模拟方法和GPU加速模拟软件,解决了界面聚合模拟中的尺度竞争问题和模拟效率问题。利用上述方法软件,揭示了固-液相界面聚合与液-液相界面聚合中结构与性能的主控因素,为实现界面聚合精确化调控提供新途径。刘鸿老师创新性地利用可控活性聚合中分子量分布符合泊松分布的特点,实现了分子量分布的反向设计。刘鸿老师并对界面聚合动力学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报告结束后,多位师生就受限下的界面聚合动力学以及曲面上界面聚合的反应顺序等问题与刘鸿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20年11月)
人物名片:刘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年)。200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10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同年留校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2015-2016年受洪堡基金资助,赴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18年加入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理论设计与模拟,所提出的基于几率控制思想的粗粒化聚合反应模型解决了界面聚合模拟中的多尺度竞争难题,基于此模型开发的GPU加速模拟软件比国际上类似程序效率高出两个数量级。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德国洪堡基金等项目。同时担任Nature Protocols、Macromolecules等国际主流杂志的特约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