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课题组邀请,深圳大学李连伟副教授于1月18日下午在18号楼218室作了题为“大分子超滤微观机制的实验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左彪副教授主持。报告中,李老师介绍了他所领导课题组在高分子链构象和超滤微观机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区分了强受限和弱受限区内高分子过孔临界流量与高分子链长度依赖性关系的差异;(2)给出了溶液浓度对超滤行为的影响规律;(3)明确了孔道结构对高分子超滤的作用;(4)并基于上述基础研究,提出了大分子链分级、分离与表征的简易方法。李老师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对溶液中高分子链受迫穿孔的机理和机制的新认识,完善了传统的观点和理论,推进了相关领域的进展。李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把基本物理过程讲得透彻和深入,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报告结束后,多位师生就超滤过程中大分子链构象变化以及该研究在聚合物分子量分级中的实际应用等问题与李连伟副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二0二一年一月)

人物名片:李连伟,2009年6月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导师:吴奇院士);2014年至2017年曾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 Luping Yu教授)。2017年至2019年,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任特任研究员;2019年7月入职深圳大学。在高分子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通讯/第一作者论文近40篇(包括JACS 1篇,Macromolecules 18篇)。近年来围绕溶液中高分子链的基本链行为开展研究,在“支化链高分子溶液”和“高分子超滤”两个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实验上阐明了超支化高分子在稀溶液中的链构象问题,以及拓扑高分子超滤现象的若干核心物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