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课题组邀请,东华大学孙胜童研究员于7月20日下午在18号楼218室作了题为“自适应感知可拉伸导体的分子设计与构效关系”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左彪老师主持。
智能聚合物,又称刺激响应聚合物,是指一类具有“智能”行为的大分子体系,即当外界环境如温度、pH、光、压力、电场、磁场、离子或添加物浓度等改变时,大分子会做出相应的链构象或分子结构上的转变进而表现为宏观性质变化。发展自适应感知软材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与人体软组织、软机器人的匹配性问题,吸引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孙老师利用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研究聚电解质溶液双临界现象的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相变型智能聚合物结构演变行为。在报告中,孙老师介绍了二维相关光谱在解析智能高分子刺激响应中的应用,显示出了二维相关光谱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然后,孙老师通过构效关系来解析如何进行分子结构的精妙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可自由涂覆的离子凝胶油墨、应变硬化的自修复离子皮肤、高灵敏离子感知芯鞘纤维等自适应感知可拉伸导体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孙老师指出自适应感知软材料现阶段的研究目标是刺激-感知-响应的机制实现以及传感灵敏度的提高。报告结束后,多位师生就自适应感知可拉伸导体的分子设计与构效关系与孙胜童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二0二一年七月)

人物名片:
孙胜童,东华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2年复旦大学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武培怡教授)。2013至2015年,在Konstanz大学Helmut Colfen教授指导下研究非经典结晶和仿生材料,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15年回国后首先就职于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4月被聘为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智能聚合物。可拉伸电子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 Adv.,Nat. Common.,Angew. Chem. Int. Ed.,Adc. Funct. Mater.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入选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2019)、晨光计划(2016)、德国洪堡学者(2013-2015),先后两次组织中德双边研讨会(2018,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