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吕兴梅研究员应邀来课题组作学术报告

 应课题组邀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吕兴梅研究员于513日下午在化学系会议室作了题为离子液体催化醇解PET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新平教授主持。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在日常生活的地位不容置疑,但如今也遭受众多诟病。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PET塑料超过4000万吨,但废弃的塑料垃圾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回收利用,大部分只能通过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来处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关于塑料回收利用方面,物理法是目前在中国普遍应用的塑料回收技术。但物理法会让再生塑料品质变差,一至两次回收后便无法再利用,只能作为废弃物抛弃,形成300-500年才能自然降解的垃圾。化学法则是把塑料降解到单体再聚合成聚酯切片,比物理法复杂得多,成本也相对高昂。针对以上问题,吕老师开创性的提出利用离子液体取代传统催化剂实现100%降解PET的独特思路。离子液体的运用,使传统技术下处理难度较高的塑料垃圾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且塑料品质不降低,这意味着塑料的回收利用将可进入瓶到瓶的永久闭合循环。吕老师的报告对PET的高效降解及回收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结束后,吕老师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二0二三年五月)


报告人简介:

吕兴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1992年辽宁大学硕士毕业到沈阳师范大学任教。2002-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5-2007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至今,2008-2009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委员会理事。

吕兴梅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基于离子液体介质的可持续过程研究包括离子液体数据库及物性研究、功能化离子液体设计合成、生物质分离转化、PET催化降解转化等。主持完成科技部86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近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Green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它引2900余次。获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