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课题组邀请,美国佐治亚大学化学系王一帆副教授于12月11日下午在化学系会议室作了题为“Investigating an unusual nitrating heme enzyme in rufomycin biosynthesi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新平教授主持。
RufO是一种独特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其参与抗结核代谢产物绛霉素(rufomycin)的生物合成。最初RufO被视为一种促进L-酪氨酸硝化的酶,近年来人们重新定义了其生物学功能,明确了它在核糖体合成和翻译后修饰肽(RiPPs)中的作用。然而,RufO如何识别和硝化其底物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谜。王一帆团队结合光谱和结构方法,深入研究了RufO的早期催化过程和硝化活性。报告详细阐述了硝化酶的底物特异性和催化机制以及对参与RiPP生物合成的其他CYP的深刻见解。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针对相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开拓了广大师生的科研视野,参会师生对合成生物学的新方法、新技术和研究热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报告人简介:王一帆博士,2015年于浙江理工大学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21年于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于美国University of Georgia化学系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catalytic mechanisms and structural-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iron-dependent enzymes in 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sis,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 JACS, Angew. Chem., ACS Catal.,Chem. Soc. Rev., JBC, JBIC, 和Biochemistry,以通讯作者身份在JBC和Meth. Enzymol.上发表论文; 获国家一等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交流项目奖学金, Walmsley Endowed Graduate Award,以及NIH Maximizing Investigators Research Award.